癌患治療/抗癌的曙光 標靶藥專打壞細胞

說到癌症治療,

就不可不提近年來最夯的「癌症標靶藥物治療」。

(尤其是蕭副總統罹患癌症之後更常被提起)

但很多人對於「癌症標靶藥物治療」的認識不足,

以為它是治療癌症的萬靈丹,

其實應該要針對不同患者的狀況來決定是否用此療法才是。

以下收集的資訊提供給各位好友,

希望能讓大家了解正確的觀念。

(PS:小江誠摯的建議:

「重大疾病險」一定要規劃足夠,

不然一旦罹癌需要用到「癌症標靶藥物治療」時,

極有可能因此拖垮家庭的經濟。)

 

癌患治療/抗癌的曙光 標靶藥專打壞細胞

【元氣周報/記者孟祥傑、魏忻忻/報導】

標靶藥物是目前最熱門的癌症治療方法,門診裡,有些癌症患者聽到自己有標
靶藥物可選擇,彷彿吃了定心丸;也有人無法承擔每年高達百萬元以上的藥
費,哀嘆自己為何命不如人。

 

■什麼是標靶藥物?

標靶藥物是目前癌症新藥研發最重要的領域,簡單的說,藉由攻擊癌細胞
上的特定目標,阻斷癌細胞增生、蔓延,並減少對正常細胞傷害。

 

臨床上,常將標靶藥物與化療藥物作為對比,台北縣立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吳茲
端表示,兩者都可經由停止癌細胞生長或直接破壞癌細胞,達到抑制癌症目的。

 

■標靶藥物分類

國衛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研究員謝興邦說明,目前標靶藥物大約可分成三大類:

 

1.抑制新生血管(Anti-angiogenesis)

癌細胞需要營養才能存活,若切斷供給癌細胞的營養,癌細胞便會餓死,包括
目前用於治療結腸癌的癌思停(Avastin)、用於晚期腎細胞癌及惡性胃腸道基
質瘤的舒癌特(Sutent)。

 

2.阻斷癌細胞訊息傳遞路徑

包括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艾瑞莎(Iressa)和得舒緩(Tarceva)、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基利克(Glivec)和柏萊(Sprycel)及治療乳癌的泰嘉錠(Tykerb)。

 

3.針對細胞表面抗原的標靶治療

如治療惡性淋巴瘤的莫須瘤(MabThera)、治療乳癌的賀癌平(Heceptin)以及結腸癌、晚期頭部癌的爾必得舒(Erbitux)。

 

■標靶藥物為何那麼貴?

標靶藥物雖然讓癌症治療進入低毒性、低副作用以及長期服用的新趨勢,但不可否認,由於新藥研發投資金額大、時間長且成功率低,使得標靶藥物價格昂貴,如何讓標靶藥物價格較為親民,也是大家必須努力的目標。

 

2009/07/12 元氣周報】

 

癌患治療/標靶藥物與治癌種類

【元氣周報/記者孟祥傑、魏忻忻/報導;資料來源/各藥廠、健保局;製表
/詹建富、魏忻忻】

 

 




2009/07/12 元氣周報】

 

觀念補帖/標靶非仙丹 他有效 你未必合用

【元氣周報/記者施靜茹、孟祥傑/報導】

癌症標靶治療費用昂貴,有如「買命錢」般,令病人和家屬不禁要問:「一定
要使用標靶治療嗎?」「什麼狀況用標靶治療最好呢?」或「是不是用了標靶
藥物,癌細胞就消失了?」

 

觀念1:選擇之一、非萬靈治療

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邱仲峰說,部分癌症病人會有迷思,以為標靶藥物是治癌「仙丹」,其實它並不是,而是治療的多一種選擇。

 

例如,標靶治療加化療或放射線治療,效果會更好;或在無藥可用、無計可施的情形下,那標靶治療就有如黑暗中的一線曙光。

 

台北縣立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吳茲端強調,標靶治療與化學治療難說孰優孰劣,依癌症種類、特性與病患體質有所不同,但臨床經驗顯示,部分化學治療反應率不佳患者,改用標靶治療後反應率變好,但反之亦然,臨床上兩種治療方式可交互使用,相輔相成。

 

國衛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研究員謝興邦表示,雖有愈來愈多研究顯示,標靶藥物可在第一線使用,但多建議與化療藥物併用。目前可望成為單獨使用者,主要是治療肺腺癌的艾瑞莎及得舒緩。

 

觀念2:基因、癌種類 決定療效

邱仲峰觀察,有些標靶藥物,如控制肺癌的艾瑞莎(Iressa)或得舒緩(Tarceva),聲名遠播,門診癌症病人很懂得問醫師可不可以用,但對其他的標靶藥物便不見得熟悉。

 

他建議病人先和醫師充分討論,瞭解自己的癌症有否「標靶」?標靶藥物是否適合自己癌症種類?以單株抗體的標靶治療來說,乳癌病人就得檢驗HER-2/neu基因是否為陽性,才適合標靶治療。

 

抑制血管新生「餓死癌細胞」的標靶治療,由於醫界發現癌症血管新生,牽涉多種細胞激素分泌,其中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(VEGF)為主要調控因子,它在肺癌、乳癌、腦瘤、消化道腫瘤和泌尿道腫瘤,都有過度表現,所以VEGF也是這些癌症的「標靶」,如標靶藥癌思停(Avastin)就可讓癌細胞血管萎縮,因無養分而凋零。

 

至於小分子標靶藥物,像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標靶藥基利克(Glivec),則是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(PDGF)接受體,病人也得檢驗有否此「標靶」。

 

觀念3:標靶不是一種通吃

一種標靶藥不是能「通吃」,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說,以艾瑞莎來說,並不是對所有肺癌病人的反應都好,比較有效是腺癌病人,10個月至一年的有效存活率可達5成,如果是不吸菸的肺癌病人,更可達6成。

 

觀念4:標靶不能完全取代化療

病人為了避免腫瘤復發,需做化療或放射線治療。當發現腫瘤後,用藥物或放射線,把身體正常和不好的細胞統統殺光,有如「地毯式的轟炸」,但病人也會有惡心、嘔吐、口腔潰爛及掉髮等副作用。

 

「醫師,我怕化學治療,可不可以用標靶藥物代替?」化療副作用,讓病人怕怕,以為標靶藥物能代替癌症的後續治療。邱仲峰指出,目前所有癌症標靶藥物,只有艾瑞莎和得舒緩,可以單一使用在肺癌控制,且和化療效果相當;其他標靶藥物,仍需搭配化療或放射線治療,才有一定療效。

 

觀念5:腫瘤只是變小 不能停藥

標靶治療可以「治好」癌症嗎?面對病人殷切詢問,邱仲峰說,標靶治療是「抑制」癌細胞,不是讓腫瘤消失,而是不讓它繼續長大,或盡量使其萎縮,常常標靶治療如果停藥,很容易復發。

 

邱仲峰有一名50歲的肺癌男病人,治療時已是肺癌第四期,且有骨骼等全身性腫瘤轉移,化療也無效,但使用標靶藥物後,已五年未復發,邱仲峰說:「可見標靶治療很有效」,但病人不能停藥,否則病況可能又變壞。

 

2009/07/12 元氣周報】

 

標靶與化療/標靶專一性佳 但非全無副作用

【元氣周報/記者施靜茹、孟祥傑/報導】

標靶治療只殺死癌細胞,不攻擊正常細胞,化學治療卻是好壞細胞通殺,這種說法,其實並不完全正確。

 

化學治療

化學治療並非全無目標,許多化療藥物作用於特定酵素或分子上,只是治療標的多與細胞增生有關,如DNA結構、細胞分裂等,專一性較差,對於增生較快的細胞,如頭髮、口腔或腸胃道黏膜、骨髓造血細胞等,敏感度變大,產生明顯的影響。

 

標靶治療

標靶藥物,尋找標的是與細胞癌化過程有關的分子酵素,包括訊息傳導路徑、新生血管、癌細胞轉移調控相關因子等,這些是癌細胞特性,少見於正常細胞,因此專一性較高,但並不是完全不會影響正常細胞,標靶治療並非全無副作用,常見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、起疹子等皮膚症狀。

 

2009/07/12 元氣周報】

 

金錢負擔/藥這麼貴 3方案讓你吃得起

【元氣周報/記者潘欣中、施靜茹/報導】

「醫師,我爸年紀大了,禁不起化學治療的折磨,能自費用最新的標靶藥物嗎?」標靶藥為癌症治療帶來一線曙光,部分民眾寧可花重金自費服用。但標靶藥物價格高得嚇人,每顆兩、三千元,治療肺癌的艾瑞莎和得舒緩,每天吃1顆;治療肝癌、乳癌的舒癌特,每天得吃3至4顆,每個月20多萬元的藥費,還得長期服用,若非財力雄厚,家中經濟會被拖垮。

 

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文震以肺癌為例,教民眾掌握幾個用藥省錢原則。

 

省錢術1:先用第一線化療

張文震說,第一線病患應先使用化療,若是肺腺癌且其他臨床條件吻合,可在第二線以健保給付使用標靶藥物,無需花大錢治病。醫界向健保局爭取只要基因比對符合者,就納入一線健保給付用藥,雙方已達成共識,對癌症患者是一大福音。

 

省錢術2:參加新藥臨床實驗

「如果標準治療無效,不妨加入各大醫院的新藥人體臨床實驗。」張文震說,這是另個省大錢方法,一般人會有被當成「白老鼠」的畏懼心理,其實,藥廠開發新藥都經過嚴謹的科學研究程序,參與實驗者要定期接受複診觀察病情,結果要送衛生署控管,既有完善的醫療照護,且用藥、看診、病理檢驗完全免費,也說不定「機會就在這裡!」。

 

省錢術3:謹慎購買二手藥

有病人服用標靶藥物後無效,不幸死亡,剩下的藥物丟掉可惜,最後請託醫師介紹轉售給其他病患,轉售多是原價七、八折。長庚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李冠德說,若要自費購買,最好洽詢主治醫師,避免購買到來路不明的二手藥。

 

有醫師直言,只要其他癌症患者及家屬不忌諱,買二手藥可省下大筆錢,對經濟不好的家庭是項喜訊。「景氣這麼差,能省錢、又可救命,這才最重要,二手藥,沒差啦!」一位肺癌症患的家屬說出內心感受。

 

2009/07/12 元氣周報】

 

種族與療效/選擇藥物 先問實驗對象

【元氣周報/記者潘欣中、施靜茹/報導】

標靶藥物為外國藥廠研發,臨床實驗受試者的種族可能為白人,癌症病人在和醫師溝通選擇標靶藥物時,最好問一下過去的研究成果,甚至是有否台灣病人參與實驗的數據,可做為參考。

 

以肺癌標靶藥物艾瑞莎和得舒緩來說,它們在不同種族病人身上,有很不同的反應。臨床實驗發現,亞洲人使用後,存活期較西方人長,所以現在國內健保就有條件給付給肺癌病人。

 

標靶治療帶來的希望,也使各藥廠也全力開發新藥,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邱仲峰說:「現在一年約有5到10種標靶藥物,正進行各種臨床實驗。」

 

北榮民總醫院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也說,雖然目前每種標靶藥的有效存活期為10個月到一年,如果藥廠發明20種治療新藥,「每位病人就可活20年」,治癌也可能像治慢性病,病人還可有美好的明天。

 

2009/07/12 元氣周報】

 

關於二手藥/病人往生 標靶藥如何處理?

【元氣周報/記者潘欣中、施靜茹/報導】

Q:家中長輩之前接受標靶治療,自費買藥,長輩不幸往生了,手中還有一些藥,因為非常昂貴,請問我要如何處理,可以退給醫院嗎?

 

A:其實不只是標靶藥物,自費藥物都可依以下原則處理:

1.住院期間往生:立即向病房護理站請求辦理退藥,或在辦理退院手續時同時退藥,可以退費。

 

2.居家治療期間往生:需提出購藥證明,盡快回原購藥醫院辦理退藥。

 

3.藥物若已開封:若因藥物已開封或已用了部份、無法提出購藥證明、藥物保存不當有變質之虞等因素無法退藥,建議回醫院找主治醫師,捐贈給經濟不佳而需用此藥患者,算是功德一件。

 

4.藥局不易收購:有人拿標靶藥物問社區藥局是否願意收購,考量藥物保存條件及給藥對象,目前多數藥局無法提供此服務。

 

2009/07/12 元氣周報】

 

用藥案例/同為癌患 他合用 她選錯治療

【元氣周報/記者潘欣中/報導】

標靶藥物是剋癌新利器,有人因它在鬼門關前被救了回來,有人卻用了無效,或很快產生抗藥性,並非想像中的「萬靈丹」。標靶治療說的「有效」,是指腫瘤受到抑制,不再繼續生長,並非治癒,常只有少數病人腫瘤縮小、極少數病人的腫瘤消失,醫師強調,標靶療效不是萬能,更不能當做取代化學治療手段。

 

案例1:一度病危 肺癌轉為慢性病

57歲的周先生是標靶治療受惠者之一,3年前他因腦中風送林口長庚醫院急救,醫師發現他已是肺癌末期患者,因肺部腫瘤轉移到腦部引發腦中風,當時病況危急,被安排住進安寧病房,家屬接到病危通知,已有準備後事的心理準備,沒想到標靶治療將他從鬼門關前救了回來;「我多活的每一天,都是標靶藥物賜給我的」。

 

醫師為他做基因檢測,比對發現適合做標靶治療,先開刀切除腦部腫瘤,接著讓他服口服標靶藥。用藥2周後病狀明顯改善,肺部腫瘤漸漸縮小,第3周恢復活動力,第4周出院,半年前出現抗藥性;「雖然無法治癒,且還是會出現抗藥性,但病情已大幅改善」,也就是說,標靶治療已讓肺癌成為慢性病。

 

案例2:基因吻合 服標靶防止復發

38歲的劉敏娟2年前發現乳癌,動手術切除乳房,接著做化療,病況趨於穩定。3個月後,她獲知賀癌平可降低一半的乳癌復發機率,醫師為她做病理檢測,發現她屬於復發率較高、適合用賀癌平治療的病人,她不加思索決定自費治療,迄今無復發跡象,雖然開銷不小,「我想活下去,陪著念國中的子女長大,看著他們嫁娶。」

 

案例3:試驗新藥 花小錢改善病情

44歲的鄭小姐罹患慢性骨髓性白血病8年,用干擾素治療失效後改服用基利克,半年多後出現抗藥性,白血球再次飆升,無藥可醫的她接受醫師建議,去年底加入標靶新藥臨床試驗,每天口服兩次藥,不定期補充血小板,病情趨穩,可以工作賺錢,她說:「看病花不到什麼錢,還有貼心的醫護服務,太棒了!」

 

她,基因不符/惡化 非標靶之過 是用錯方法

38歲的吳小姐罹患肺腺癌末期,不抽菸的她無法接受罹癌事實,她先生不忍愛妻飽受化療惡心、嘔吐、掉髮等副作用的痛苦,拜託醫師「自費使用標靶藥物,花再多錢都不在乎」,花了萬餘元自費做基因檢測發現不符,因無基因反應的病人用了效用不大,醫師花了很大力氣才「勸退」她先生。吳小姐接受半年化療無效往生。

 

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李冠德說,標靶藥物必須使用在適合的病患身上,才能發揮最大的藥效,如標靶藥物對肺癌有基因突變的病人,有效性約六至七成,疾病無惡化期長達10個月;但如果病人基因沒有突變,使用標靶藥物的有效性不到5%,當然建議先做有效性高的化療。

 

基因比對不符的病人使用標靶藥物,有可能會造成病人傷害,甚至加速死亡嗎?

 

李冠德說,不是標靶藥物造成病情惡化,而是那些病人本來就不該使用標靶藥物,治療用錯了方法,病情只會惡化。

 

2009/07/12 元氣周報】

 

進階性胃腸道基質瘤 標靶有給付

【元氣周報/記者施靜茹/報導】

50多歲的阿雄(化名),好幾個月以來老是肚子痛,感覺小腹脹脹的,上大號很不順,去醫院做一連串檢查,醫師告訴他,得的是一種胃腸道腫瘤,稱為「胃腸道基質瘤」。

 

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顏厥全說,胃腸道基質瘤,是控制胃腸道蠕動的神經細胞病變,發生部位在結締組織;和一般胃癌或大腸直腸癌,是由上皮細胞病變不太一樣,但它們都屬於惡性腫瘤。

 

KIT基因突變 好發50歲後

顏厥全指出,胃腸道基質瘤病人有九成是與KIT蛋白質基因突變有關,但其症狀和胃癌或大腸直腸癌類似,以肚子痛、腸阻塞或腸胃出血來表現,往往需要開刀取得病理組織,做染色分析才能確診;另外一成患者並沒有此突變,需以基因定序確診。

 

他表示,這種病好發在50歲過後,大多為KIT基因突變;但近年臨床也有不到30歲的病人,也得此病,並非基因突變,但找不到原因。

 

復發機會不低 要持續回診

初期的胃腸道基質瘤常發生在胃腸道、腹腔網膜和腸繫膜,由於復發機會不低,病人需在手術切除後,持續的回外科或腫瘤科門診,每3到6個月以電腦斷層掃描追蹤治療。

 

顏厥全表示,對於這類原發性胃腸基質瘤,歐美已發展術後即進行標靶藥物輔助性療法,和使用安慰劑做比較,發現用藥治療一年後的病人,2%有復發情形,使用安慰劑組(即沒有用藥)則有17%再復發。

 

不過,國內仍未核准且無健保給付。

 

基利克治進階瘤 健保有給付

另一種進階性胃腸道基質瘤,指的是腫瘤復發、腫瘤轉移擴散,或無法手術切除。

 

顏厥全指出,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基利克,對進階性胃腸道基質瘤,健保已有給付,過去病人只能再次手術或做化學治療,但服此藥後,有5成病人兩年內未再復發,對控制病況有所改善。

 

2009/07/12 元氣周報】

 

預知標靶藥療效 可先做基因檢測

【聯合晚報/記者李樹人/台北報導】

標靶藥物費用昂貴,動不動一個月就得花上10萬元。腫瘤科醫師表示,目前治療肺癌、腸癌轉移至肝臟患者,可先透過基因篩檢預測治療效果。

 

國內每年新增一萬多名腸癌患者,其中三成五確診時,癌細胞已轉移到肝臟,且高達七成已無法手術,僅兩成多可以外科切除。

 

癌症希望協會理事長王正旭指出,以基因檢測結果作為用藥的參考,符合經濟效益,不用再亂槍打鳥。他建議,腸癌轉移至肝臟患者,最好先接受KRAS檢測,如果屬於野生型,就可選擇標靶藥物來治療。

 

2009/07/14 聯合晚報】

 

轉貼於http://blog.yam.com/chojumail/article/2270164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ui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